佛(梵文:बुद्ध;IAST:Buddha; 梵文bud-da,相當於英文awakened one),全稱「佛陀」,佛教術語,是脫離了輪迴的、對於宇宙人生徹底明白的人,真正圓滿覺悟的人,又被稱為一切智人或正遍知覺者
佛陀翻譯成漢語的意思是「悟者」。由於佛教初期自西域傳入中國,而西域語言眾多,所以在漢語裡有種種不同的音譯名,常見的譯名有佛、浮陀、休屠、浮屠、浮圖、浮頭、勃陀、勃馱、部多、部陀、毋陀、沒馱、沸馱、步他、復豆、佛圖、物他、馞陀、沒陀等。
凡是圓證三身五慧、清淨圓滿即是佛,而成佛的教導就是佛教。猶如兩千五百五十二年前,賢劫第四佛釋迦牟尼佛,於人世界南瞻部洲的菩提金剛座上,示現圓證三身,即現證清淨法身毘盧遮那佛,圓滿報身盧舍那佛,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證得無上菩提佛果。
以顯教而言,從凡夫得道(資糧道)之後的境界到成佛,必須累經三大無央數劫(阿僧祇劫),廣修福慧二資糧因緣。直入大乘的凡夫從得菩提心開始,即入大乘資糧道(凡夫菩薩),然後到加行道,則歷經第一大阿僧祇劫,四諦真相如於掌中,明朗可見之見道,至第七地菩薩之間,再經第二大阿僧祇劫。第八、九、十地菩薩,即清淨三地後三地,已斷煩惱障之修證,又再經歷第三大阿僧祇劫。然後入金剛喻定對治法執習氣,得五方佛來普光明授權(灌頂)而剎那越過金剛喻定,於五蘊轉化同時,也就是一般所講的大日如來現證,就是五現證法而圓證三身五慧,究竟解脫成佛。
然而凡夫入大乘資糧道,尚不知歷經多 少不可稱數無央數劫勉力勤修,因而如此殊勝修證之成佛境界,佛於寶雲經中云:「善男子,如來境界不可思議,無可測量,乃越思,無可觀察。」但是若以密法來說,最快可以在一生中成佛。密法之自觀本尊,依與依壇城融修,除了必須俱備全圓之教證外,更要依理如法,從具量上師處獲得清淨無謬之傳承以及殊勝無偽之本尊。於「因、道、果」速時速時成佛的方法中,以「佛果」當法修,更以「佛果」作為因,於道中修,以佛果去成。因此密法無上猷釓之修持,實為一切經續 中之最密要精華,行者若能獲得顯教學處,即「出離心、菩提心、空性正見」三根本道循此而修。並復俱得無上密部,完整父母續竅要口訣,並能守護誓言律儀清淨,如法精勤實修,那麼最上根者能即身成佛,中根者於臨終成佛,下根者亦能於中陰成佛,而下下根者最慢也一定,在十六世之內成佛。
佛教不以佛陀是獨一無二的,大乘佛教承認過去、現在、未來,有著無量無數的佛陀,乃至相信所有的人,所有的具心(『普他釓拉』生者、眾生、有情)不論信佛與否,將來都有悟道成佛的可能,因為佛教闡明:佛陀是已解脫煩惱障和所知障的生者,具心皆有成佛的可能,必須通過修行,悟空性後才能解脫煩惱障和所知障。在上座部佛教中,承認有過去、現在、未來的「三世諸佛」,如毗婆尸佛、尸棄佛、毗舍婆佛、拘留孫佛、拘那含佛、迦葉佛和釋迦牟尼佛之過去七佛、未來佛彌勒菩薩,《大史》記載有二十五佛。大乘佛教則進一步認為在他方世界有無量無邊的佛——「十方世界諸佛」,例如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東方琉璃世界的藥師佛等等。有過去莊嚴劫千佛,亦有將於現在賢劫陸續成佛的千佛。
但現代通常所稱的佛陀,係指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佛教與耆那教都以「佛陀」這個稱號來尊崇他們的創始者;儘管也用這個稱號來稱呼其他真正圓滿解脫的具心。
漢語民間又將佛稱為佛祖
十種稱號
圓滿成就的佛陀,具有無窮無盡的智慧和力量,達到至高無上、無與倫比的境界,佛教傳統認為「佛」有十個稱號: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調御丈夫(有時分別作無上士及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佛陀還具有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十種大樂、十八大空、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種大丈夫相、八十種隨形好等等。
「如來」(巴利文:Tathāgata)則是對佛的總稱,《金剛經》第二十九品 威儀寂淨分:「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除了「如來」之外,其它九個名號就代表了佛陀的九種德行[3]:佛教所指的成佛,必俱備連「如來」在內的十種德行。
應供
應供(巴利文:Arahant)又譯做阿羅漢,意為「殺賊」,「賊」是指煩惱,也就是「斷除了貪、嗔、痴一切煩惱」。阿羅漢遠離了一切煩惱(遠離),自輪迴中解脫出來,不再輪迴流轉(破輻),因此,他值得被人供養(應供)。此外,阿羅漢永不再造惡,沒有任何不可告人的秘密(無惡密)。
|
正等正覺
正等正覺(巴利文:Sammāsambuddho)又譯做正遍知,由於佛陀是在沒有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已的努力,最後領悟了四聖諦,因此被稱為正等正覺。佛陀因多年的修行,累積了足夠的波羅密,最終達到「應知的已知,應修的已修,應斷的已斷」,所以說他是知智圓滿的。
明行足
明行足(巴利文:Vijjācaraṇasampanno),佛陀具足「明」,即一切智慧圓滿;具足「行」,即大慈悲圓滿。因此,他知道什麼對眾生有益,什麼對眾生無益,並以此引導眾生走向滅苦之道。
善逝
佛教相信,佛陀擁有圓滿、毫無污點的行為(正行),也具備正確的言語方式(正語),並滅盡一切煩惱,不再處於生死流轉,因此稱佛陀為善逝(巴利文:Sugato)。
世間解
佛陀向眾生解釋了「世間、世間的起因、世間的滅盡以及達到世間滅盡的方法」,這一切都存在於人們的身心之中,人們可以通過修行,以自己的身軀去了解它。由於佛陀對此有徹底的了解,因此被稱為「世間解」(巴利文:Lokavidū)。這裡的世間是指和身心五蘊相關的四聖諦。
無上調御丈夫
佛教相信,佛陀具有透徹眾生性格、習性的能力,因而知道什麼修行方式最適合他們。在佛陀四十五年的教化里,成功教導了許許多多個性、學習能力都不同的眾生,使他們都證得解脫。因此,佛陀被稱為「無上調御丈夫」(巴利文:Anuttaro purisadammasārathi)。
天人師
天人師(巴利文:Satthā devamanussānaṃ)又譯作人天導師。佛教相信,佛陀不止是人類的導師,也是天人的導師。在佛教經典常常可以見到有關天人向佛陀請益的描述。
佛
佛(巴利文:Buddho)即「覺者」,也就是了悟真理(聖諦)之人,此外,佛也能教導其他人覺悟。
世尊
佛教認為,在這世上,佛陀是最殊勝、最無上、最值得受人尊敬的老師,因此,他被稱為世尊(巴利文:Bhagavā),也就是「世人所敬仰的」。
佛之三身
佛之化身有殊勝化身、劣應化身及巧化身。釋迦牟尼佛與未來的彌勒佛等都屬於殊勝化身佛,而阿底峽尊者和宗喀巴大師等都屬於劣應化身;他們都是有生命的,屬於有為法。唯獨資糧道(成道者)以上者,方能受用化身佛,真正親見化身佛。化身無量無邊,猶如月影映現湖上、海面、鏡中等處,依眾生各自福德及所需,而有不同千百億化之應現,亦是眾生過去累劫所集福德不同,與知見差別之因,而有所不同之應化。色身之報身佛唯獨在報身佛國土(顯教在密嚴國,密法在空行淨土等)並且悉俱三十二相、八十隨形之不可思議功德,而唯有見道以上之聖者菩薩,方能受用報身佛。往昔釋迦牟尼佛俱足圓、熟、淨三種廣大行修,於密嚴國中現證五定報身佛果位,稱號基藏華嚴,報身佛在密嚴國中,有如明月高懸虛空不動搖。而五定(處定、相定、法定、眷屬定、時間定),以及和合七支(受報圓滿支、和合支、大樂支、無自性支、悲憫圓滿支、相續不斷支、無滅支)都是報身佛之自性,而諸佛之報身相,都是一模一樣三十二相、八十隨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