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曼峨其實只是一個寨子,但因其周邊的茶山茶樹被人們看中,所以一直是普洱原料中的上尊,就像班章一樣。
普洱茶是歷史以來形成的雲南特有的地方名茶。是以雲南原產地瀾滄江流域的大葉種曬青茶及其再加工而成兩個系列:直接再加工為成品的生普和經過人工速成發酵後再加工而成的熟普,型製上又分散茶和緊壓茶兩類;成品後都還持續進行著自然陳化過程,具有越陳越香的獨特品質。普洱茶是用優良品種雲南大葉種的鮮葉製成,也叫作普洱散茶。其外形條索粗壯肥大,色澤烏潤或褐紅,俗稱象豬肝色。滋味醇厚回甘,具有獨特的陳香味兒,有“美容茶”之聲譽。雲南普洱茶產地有幾大茶山,具體的分布:江北古六大茶山江南古六大茶山。普洱古茶山以瀾滄江為界劃分為江內(即瀾滄江北)古六大茶山:攸樂、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漫撒,即現在凡是說的"易武茶產地";江外(即瀾滄江南)古六大茶山:南糯、南嶠、 宋、景邁、布朗、巴達,主要產於雲南 海、 臘、思茅、耿馬、滄源、雙江、臨滄、元江、景東、大理、屏邊,河口、馬關、麻栗坡、文山、西疇、廣南,西雙版納、其次是貴州盤縣、榕江,廣西扶綏、昭平,福建南靖,廣東乳源、連山、茂名及海南昌江、瓊中、樂東、保亭、陵水等地。生於海拔1 200-1 400米亞熱帶、熱帶山地森林中。
普洱茶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傳統名茶。根據記載,普洱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逐漸發展至唐朝中代以後,隨著飲茶風氣在中華大地盛行,而後普洱茶在宋代也成為交換西蕃寶馬的茶品。
到了清代,普洱茶更成為進貢朝廷之尊貴茶品。當時清廷收納的普洱茶除了皇家飲用以及分贈皇親國戚之外,也作為中國高級特產贈與外國使節,慈禧太后也喜飲普洱茶,圖它暖胃又能解油膩。因此上行下效,清代的名門望族日常皆飲用普洱茶。「紅樓夢」中即有關於賈寶玉喝普洱茶的描寫。
近年來大眾開始更關注養生以及生活品味,普洱茶作為一種口感獨特的茶類,且來自雲南祕境,具有獨特的文化,因而得到社會認同,出口量也持續成長,深受日本、韓國以及東南亞國家消費者的歡迎,而且遠銷西歐,成為越來越多人喜愛的飲品。
普洱茶發酵有兩種途徑,一個是自然陳化,成型時俗稱生茶、生餅(或青餅),自然陳熟後稱為「生普」。二是人為加濕、加溫、渥堆,成型時俗稱「熟茶」或是「熟餅」。
基本上熟茶和生茶所用原料是相同的,只在發酵程序上跟生茶不同。熟茶經過渥堆工序,一出場就能達到較好的口感和滋味,水甜、順滑、潤喉,茶湯深紅;生茶清新鮮活,口感具有收斂性,茶湯色黃。喜歡滋味醇和的茶友可以先買熟茶試試。生茶一般入口感覺較強烈,很多茶有會將口感不錯的生茶存放起來慢慢體會它的轉化。
坊間常聽人說普洱茶泡起來有一股霉味,令人望之卻步,更因此有人稱之為「臭普茶」。但一般來說,優質的普洱茶所泡出的茶湯,散發的香氣是容易讓人沉醉的。特別是品質優良又經過良好保存的茶。此種茶一開湯就能使人聞到沁人心脾的香氣。諸如花香、甜香等。
有人混淆視聽,把霉味解釋成「陳味」。這兩種味道的區別在於,陳味是一種茶質長時間氧化轉化出新物質的味道,是陳香,聞起來令人愉悅。如果開湯之後會聞到一種令人不舒服的霉味則必定是保存不當或是茶質本來就差的普洱。
辨識普洱茶時需注意“四大要訣”及 “六不政策”
四大要決
一、 清:聞其味;味道要清 ,不能有霉味。
二、 純:辨其色;茶色如棗,不能黑如漆。
三、 正:存其位;存放幹倉,不可位潮濕。
四、 氣:品其湯;回味溫和,不可味雜陳。
六不政策
一、 不以錯誤年代為標竿。
二、 不以偽造包裝為依據。
三、 不以深淺湯色為藉口。
四、 不以添加味道為假象。
五、 不以霉氣倉別為號召。
六、 不以樹齡葉種為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