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宗教 (61)
- Feb 14 Tue 2012 19:46
天使波羅蜜1-1 觀音菩薩 - 蓮歌子
- Feb 10 Fri 2012 23:28
淺談 高王觀世音真經 廣大靈感的佛理依據 (為何如此靈感?)
- Jan 06 Fri 2012 21:11
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咒
寶篋印陀羅尼經的故事
- Dec 20 Tue 2011 16:29
地藏王菩薩的故事 3D 動畫
- Nov 05 Sat 2011 23:37
2012壬辰龍年大門風水招財獨家秘籍
- Nov 05 Sat 2011 23:33
改善客廳風水的幾大妙招
- Oct 02 Sun 2011 19:42
藏傳佛教的開基者~蓮花生大士
- Sep 01 Thu 2011 05:09
三皈依-自性的覺悟
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上給我們講三皈依,他不說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不講這個三寶,我們推測他老人家的用意,大概是佛法傳到中國,年代太久了,怕一般人提到佛、法、僧,會產生一個錯誤的觀念,講到佛,就會想到泥塑木雕的佛像;說到僧,馬上想到出家人,這不是真正的皈依處,三皈依講的佛,是自性佛,就是你自性的覺悟,也就是本覺,馬鳴講的「本覺本有」,你要依你本有的本覺,這就對了。你不能依你的錯覺,不能依你的不覺。你從你的錯覺,從你的不覺,回過頭來,依你本有的本覺,這叫皈依佛,所以釋迦牟尼佛講皈依佛,並不說你皈依我釋迦牟尼佛,佛沒有這個說法,這非常重要的,皈依自性佛,就是回頭依靠自性覺,千萬不能搞錯了。搞錯了,你要依靠泥塑木雕的佛像,要依靠它,那俗話常說:「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這是不可以的,這是大錯,皈依自性佛。
- Aug 24 Wed 2011 21:04
六種中陰的介紹 -- 暢談中陰身
- Aug 06 Sat 2011 04:04
第十九世章嘉呼圖克圖 (1890-1957)羅桑班殿丹畢容梅(章嘉活佛)
章嘉活佛舍利紀念塔
- Aug 06 Sat 2011 03:08
佛陀真身舍利(印度錫金隆德寺)
釋迦牟尼佛的涅槃地在古印度拘尸那伽城,涅槃年代有多種說法,今取公元前五三四年之說。該年五月月圓日夜半,佛陀在拘尸那伽城附近的優波伐檀那林雙菩提樹下涅槃,時年八十歲。當時葬法已有三種與四種之分。三種葬法是火葬(梵言<荼毘>)、水葬、野葬(棄之荒野);四種葬法是火葬、水葬、土葬、林葬(棄之森林)。《毗奈耶雜事》說:(佛言:比丘)身死,應為供養。比丘不知云何供養。佛言:應為焚燒)。佛陀把火葬列為諸種葬法之首,其俗延續至今。佛陀荼毘後,阿難等弟子從灰盡中得到佛陀舍利(八斛四斗)( 《釋門正統》)。另說一石六鬥(《毗奈耶雜事》)。但二說顯然都不是準確計量。至於當時收拾出何種舍利,從流傳至今尚可瞻仰的捨利及佛教典籍中的記載可知,佛陀荼毘後所得的捨利,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未燒盡的遺骨殘片,如四顆牙齒(現人間僅存二顆,詳見下文)一截手指骨、兩根鎖骨、部分頭頂 骨及幾根頭髮等。佛陀身體的遺骨殘片大約不止這些,但未能一一詳記。另外一種是《釋氏要覽》中記述的如五色珠般光瑩緊固的捨利子和白色珠狀舍利子。後者存世較多,分佈亦廣。釋迦牟尼佛的捨利不但在今日至尊至重,在佛陀時代也極為寶貝。當時各國為了爭奪佛舍利,曾陣兵城下,象兵、馬兵、車兵、步兵嚴陣以待,揚言(不惜身命,當以力取)。在此緊急時刻,一位名叫香姓的婆羅門從中調解,建議均分舍利,以避免引起爭戰。此議被前來爭奪舍利的八國國王接受,於是捨利被分為八份,每國一份各自請回建塔供奉。這次事件佛教史稱(八王分舍利)。在以後漫長的歷史中,佛舍利因各種因緣,逐漸流散至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