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彌勒菩薩梵文मैत्रेय Maitreya巴利文Metteyya),意譯為慈氏,音譯為梅呾利耶梅怛儷藥,在未來人壽八萬歲時成佛以後,將是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常尊稱為彌勒佛




他是大乘佛教八大菩薩之一,大乘經典中又常稱為阿逸多菩薩。他被唯識學派奉為鼻祖,其龐大思想體系由無著世親菩薩闡釋弘揚,深受中國佛教大師道安玄奘的推崇。




彌勒菩薩降世的預言,在佛教各派別的經典中均有描述,故彌勒菩薩成為佛教徒的被救度的寄託。在大乘經典中,彌勒是姓,阿逸多是名[7],與上座部的傳說不同,可能是來自大眾部的傳說[8]。據說彌勒出身於南天竺婆羅門家庭[9],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常修行菩薩道,現住兜率天[10]兜率內院[11]修行、說法[12]。根據《雜阿含經》,兜率天的天人壽命是四千歲,相當於人間5.76億年[13],這是以萬萬為億,如果以千萬為億[14]則有如《彌勒上生經》中五十六億年這樣的記載,等時機成熟後,他將會繼承釋迦牟尼佛而降生人間,出家修道,覺悟成佛[15]。並將於龍華菩提樹下舉行三次傳法盛會(又稱龍華三會),分別度化九十六、九十四、九十二億眾生[16],令他們開法眼智,證阿羅漢果,脫離生死輪迴。大乘佛教由此發展出人間淨土的觀念[17],認為當彌勒菩薩降世,將可以救度世人。




彌勒信仰在古印度就甚為流行。據巴利文大史》記載,公元前2世紀錫蘭王杜多伽摩尼(duṭṭhagāmaṇī)臨終時蒙眾天神駕車迎往兜率天[18];據《大唐西域記》、《婆藪槃豆法師傳》記載,無著世親獅子覺都發願往生兜率淨土




[編輯] 彌勒經典






以上三部經,合稱「彌勒三部經」,若加上同樣描述彌勒下生內容的






則合稱「彌勒六部經」。也有觀點認為彌勒經典還應加上彌勒的本生談《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譯者不詳)、竺法護譯《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楞嚴經·彌勒菩薩圓通章》等經典。




[編輯] 唯識鼻祖




大乘佛教早期經典《惟日雜難經》記載了阿羅漢遇到世友菩薩問難時,入定以神通上至兜率天,親自向彌勒求教的傳說[19]。在大乘佛教中期,一批以修習瑜伽行為主的大乘修行者被稱為瑜伽行派,他們尊奉彌勒為祖師。在無著、世親之後,進一步發展成為瑜伽行唯識學派,並流傳著無著入定上升兜率內院聆聽彌勒教誨、回來弘揚《瑜伽師地論》的傳說[20]




4世紀5世紀間的中觀派中,由僧護的弟子解脫軍傳出的《現觀莊嚴論》,是對《般若經》的註解,據說也由彌勒所傳。其後的師子賢作《現觀莊嚴論釋》、《現觀莊嚴般若波羅密多釋》,被視為早期的中觀與瑜伽行兩派的調合論者。至清辨門下的寂護蓮花戒論師時,以清辨中觀自續派理論,加上瑜伽行派的教義,成立了順瑜伽行中觀派,他們同樣尊奉彌勒的《現觀莊嚴論》。此派後傳入西藏,對藏傳佛教產生很深的影響。




[編輯] 彌勒五論




漢傳佛教認為彌勒寫作了五部主要的論書,稱為「慈氏五論」。






藏傳佛教所傳的五論,內容有所不同,除《大乘莊嚴經論》、《辨中邊論》與漢傳相同外,其餘三論不同。






·        
中國東晉以來,彌勒淨土的信仰日益盛行,且與阿彌陀佛西方淨土信仰和樂融融。淨土宗慧遠的導師道安,因為對經文原義有疑問,發願上升兜率天親自聽彌勒菩薩說法。玄奘窺基等一代高僧也以往生兜率內院為臨終之大願。




·        
隋唐之後,彌陀信仰愈盛,但彌勒淨土依然不衰,在平民士大夫中大有傳播。著名詩人白居易便是彌勒信徒。他組織了「一時上升會」,希望這個會的成員都能往生兜率淨土。他本人在《畫彌勒上生幀記》云:「願當來世,與一切眾生,同彌勒上生,隨慈氏下降。生生劫劫,與慈氏俱;永離生死流,終成無上道。」他在晚年的言志詩中也說:「吾學空門非學,恐是虛傳。海山不是吾處,歸即應歸兜率天。」




·        
隋唐之際,彌勒信仰與阿彌陀佛西方淨土信仰曾經有所衝突,雙方信徒甚眾,形成淨土信仰的兩大流派,彌勒與淨土宗相持不下。但是隨著許多民間信仰信徒以彌勒降世為號召,對朝廷反抗起事,故彌勒信仰遭官家大力打擊,至明清之後,逐步讓位給阿彌陀佛信仰,於是在漢傳佛教中式微。




·        
彌勒法門因牽扯上各式各樣的政變起事,漸漸衰微,但衰而不絕,但仍在漢地傳承不止。清代廣州南海寶象林沙門、曹洞宗高僧弘贊編寫了《兜率龜鏡集》一書,記載了歷代彌勒法門修行者的事跡。




·        
彌勒信仰在朝鮮半島佛教中,仍然保持著主流地位




·        
中國的彌勒像有菩薩形和如來形兩類。分別根據《彌勒上生經》和《彌勒下生經》製作。




·        
菩薩形彌勒像主要表現彌勒在兜率宮為諸天說法的情景。菩薩裝束,兩腳交叉而坐或左腳下垂。如來形彌勒則是下生凡界在龍華樹下繼承如來,形象與如來差別不大。




·        























·        
大肚笑口佛




 


·        
五代後梁時期在江浙地區開始出現以契此和尚為原型


 


塑成的笑容可掬的大肚比丘。契此和尚圓寂前,曾留下


 


偈頌:「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


 


自不識」,因此被認為是彌勒菩薩的化身,所以此後彌


 


勒菩薩的塑像就經常被塑成和藹慈祥、滿面笑容、豁達


 


大度、坦胸露腹的慈愛形像,常被華人稱為笑佛歡喜


 


大肚彌勒佛。著名楹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


 


事,開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便把菩薩的寬廣胸懷


 


和樂觀態度描繪得惟妙惟肖、淋漓盡致。其塑像常被安


 


置在天王殿中,並逐漸成為定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人間行者 的頭像
    人間行者

    人間行者的部落格

    人間行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